Good Luck To You!

b体育网站-世俱杯赛制:扩军至32队对标世界杯潜在黑马多

电竞 30℃ 0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以来,临空港经开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善于从百姓感受中发现问题,从百姓关切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努力把群众期盼的变成群众拥有的,把群众嘴角上扬的弧度当作永恒的追求。

  让当代人幸福,为未来世代负责。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以来,临空港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累计用于生态建设投入30.22亿元。

  

  生态优美的金银湖湿地公园

  清晨到码头潭公园舒筋健骨,呼吸带有5000年前水泽余韵的清灵空气;周末带家人来到极地海洋世界,畅游海底世界,享受天伦之乐;踱步金银湖湿地公园,在众鸟翔集、水草肥美的湿地中央感受吐故纳新的城市呼吸。

  城市中的公园,公园中的城市。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以来,临空港始终对标中心城区功能,将最优地块、最好区域留给群众。

  一个地区有没有时代感,经济发展是关键,一个地区人民群众有没有归属感,配套设施是关键。

  在建项目,按照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功能进行高配。在新城区建设中,居民们翘首以盼“高配”的基础设施。伴随着地区开发及扩展,临空港经开区也逐步实现着“高配”的梦想。

  “配套设施越来越多,20分钟车程的范围,能满足所有休闲娱乐、健身就医的需求。”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当地居民看见了把城市还给生活的临空港决心。

  一家家大医院开到了居民们的楼底下。创建于1997年,作为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学医院的太康医院,在今年3月落户黄狮海岸,惠及周边20万居民,结束了区域内无大型医疗机构的历史;

  按照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经开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将在明年底投入运营。即将开工建设的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将使临空港人民就近享受顶级医疗资源的愿望不再只是奢望。

  最令家长关心的孩子上学问题也有了更优对策。奥林匹克花园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推进,周边居民不再头疼“小升初”难题,孩子也将享受更连贯优质的教学服务;区职业技术学校的配套项目,为学生专业培训提供了更大平台。

  而在10月28日正式奠基的临空港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更让武汉市民多了一个观赏文娱表演、比赛项目的选择。18亿元总投资使其成为该区成立以来投资最大、最直接的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填补了大型综合体育基础设施的空白。

  30000座的体育场、8000座的体育馆、1000座的游泳馆,各种球类、极限运动的场地满足了不同运动需求。整块场地与码头潭公园有机融合,全区50万人民将在宜人场地享受丰富的文娱活动。

世俱杯赛制:扩军至32队对标世界杯潜在黑马多

  城市公园项目的完工,为人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临空港体育中心的开工建设,使4万群众日后能同时参与文娱体育活动。一批重大医疗项目的先后运营,为全区医疗大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据统计,近年来,临空港区在基础设施投资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共推进文教卫项目18个,总投资近百亿元。

  

  山水辉映,独特的自然禀赋成为临空港最宝贵的财产

以底线思维抓环保

生态环境在建设紧张期得到最好保护

  2月2日,第20个世界湿地日。由市园林局、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观鸟会联合组织实施的“2015—2016年武汉府河湿地候鸟监测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府河湿地已达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候鸟,是敏感的府河湿地生态状况的体温计,而府河湿地则是临空港经开区生态保护水平的试金石。

候鸟见证生态保护力度

  临空港经开区柏泉府河段,有片面积约5万亩的季节性泛洪浅水湿地。夏季水量大时,府河水面可达3公里宽,春秋冬季来水少时,水草、土滩外露,则成为难得的湿地。

  因其物种丰富、生态优越,加之人类打扰较少,成为鸟类栖息地。特别是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底,更成为候鸟越冬的聚集地。

  5年前的冬天,一则“天鹅之死”的新闻引发全国关注。那时起,柏泉街组建护鸟队,采取多种保护措施,让府河湿地这个鸟类天堂再未受到惊扰。

  柏泉街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府河湿地分布了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有东方白鹳、白鹤、白尾海雕,二级保护动物16种,有小天鹅、白琵鹭、灰背隼、白尾鹞等,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为保护湿地环境,我们街专门拿出480万元修建防护栏,保护在此越冬的候鸟。”这名负责人说,街道还搭建了3个护鸟棚,在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底候鸟聚集期,定时投放10万元谷物饲料。设立护鸟标语、横幅、警示牌11处,向周边村民发放宣传单,和辖区餐饮单位签订禁卖野味责任书等。

  柏泉街相关负责人说,由于保护措施得力,府河湿地3年来没有出现张网捕鸟、毒饵诱鸟、趁夜偷鸟的现象,越冬候鸟达到19种近3万只,其中包括斑头雁、绿头鸭、天鹅等国家级受保护的珍稀鸟类。府河湿地正成为武汉的一张生态名片。

世俱杯赛制:扩军至32队对标世界杯潜在黑马多

环境保护实现制度性和全民式参与

  因擅自向篓子泾河排污,2015年,临空港经开区径河街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收到经开区史上最高的罚单。

  这家公司被罚款30万元。临空港经开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针对绿色发展,该区提出以“铁的精神、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治理环境问题,并在全市首个推出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

  奖励资金由临空港经开区环保局向区财政提出专项申请。奖励金额80至500元不等。该区规定,举报特别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500元以上奖励。

  举起法律的武器,临空港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法治护湖”,按照“一湖一律师”的标准,水务部门为全区每个湖泊聘请公益律师。环保部门对全区5个重点湖泊周边的工业企业排污口逐一明确监管责任人,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不仅有政府行动,还有全民参与。汉口地区第一大城中湖——金银湖,是临空港经开区环境保护全民式参与的一个缩影。

  以前,金银湖大面积养鱼,投放饲料影响水质。2012年,临空港经开区决定停止养鱼,100多名渔工集体转岗,从靠湖吃鱼变为护湖爱湖。

  在金银湖边的恋湖社区,2012年6月成立了武汉首个社区“志愿环湖护卫队”,由32位居民自发组成。

  现在,每月8日和28日,志愿者沿金银湖湖边骑行,制止填湖、排污、乱扔垃圾的行为,并观察和记录湖泊排污口等重点部位的水质变化,形成记录,交给社区居委会。

垃圾分类让环保意识落细落小

  昨天下午,吴家山街博大城市星座小区,居民李子华提着一袋装满矿泉水瓶子的垃圾袋,走进位于小区西南角的垃圾分类回收站,将垃圾丢入一个标有可回收的大型垃圾桶里。

  李子华家所在的博大城市星座小区,前年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两年下来,居民已经形成按照干湿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环保生活习惯。

  从家庭到学校,到机关,再到公共场所,2013年8月,临空港经开区在全市率先试行生活垃圾分类。

  “市民知晓率达到100%,市民投放准确率达到50%,垃圾减量率将达到20%。”临空港经开区城管委介绍,该区试点的万科高尔夫、四季花城、博大城市星座等小区均采取这种方式,可日处理厨余垃圾20吨,实现减量10%以上。

  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招标在不同区域引进不同的公司参与试点,实现厨余垃圾专业化处理。临空港经开区城管委介绍,在试点中,他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进武汉格林美等后处理企业参与,搭建起可回收垃圾消纳处理平台。

  试点积累了经验,市民在耳濡目染中进一步理解了垃圾分类减量对保护生态的意义。博大城市星座居民徐女士说,几年坚持下来,自己现在不仅居家生活更环保,在外面做事也更注重讲环保。

均衡化发展带动全域小康

  两年前,新沟镇街县河大队袁家台村村民袁大爷想上新沟集镇,却苦于无车可到。新沟镇集镇上的袁家台村民想回趟家,得花上一二十元钱、坐20分钟的麻木。

  近年来逐渐铺陈开的惠民公交,让像袁家台这样偏远位置的村民喜上眉梢。公共交通的统筹发展,让村里人花以前十分之一的交通费,就能快速到达城市各个地方。

  “各类工业园区、物流基地开发建设日益兴旺,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在东西湖不断延伸。如果中西部各农场、办事处还依靠农村二级客运班线出行,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了。”

  临空港经开区交通运输局介绍,从2009年首批“惠民公交”上线,到如今率先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全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已达100%,基本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城市公交线路72条,车辆1269余台,较“十二五”初期分别增长了88.9%、92.5%,全区行政街道、办事处公交通达率100%。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区域能否协调稳健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二元结构中农村的发展步调。

  为让村民“走出去”、让村里的产品“卖出去”,临空港经开区以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一产三产化”进程。

  近年来,临空港经开区提出“一产三产化”的都市农业升级转型的方向,使传统农业穿上了时尚的外衣。武汉农业嘉年华、郁金香主题园、都市生态农业园……这里一跃成了“周末游”胜地。

  东山、辛安渡等传统种植区域内挖掘出的旅游、休闲、观光等多功能项目,吸引了市民目光,传统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一些贫困家庭也在项目中受益,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路径,保证了可持续的收入。

  临空港经开区积极实施公共交通一体化和一产三产化战略,不断推动区域经济转型,让临空港经开区更均衡化发展。

托底政策走在各区前列

  相依为命的女儿今年顺利考上大学,临空港经开区慈惠街龙家台居民刘瑞平高兴不已。

  而在之前,他还因三级肢残、劳动受限而愁眉锁眼。如今在托底政策的关怀下,他不仅享受了医疗救助,还受助找到力所能及的岗位,女儿的学费也因助学扶智政策有了着落。“政府没有忘记咱们每一个百姓。”

  在不断进行经济改革、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过程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没有忘记每一位百姓,民生保障工作在坚实的步调中稳步推行,重要托底政策走在了各区前列。

  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急难性临时救助……社会救助延伸到所有遭遇困难且需要救助的家庭。

  居民们发现,原来跑几趟路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只需跑一趟。2014年开展“救急难”工作以来,区民政局在各街道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统一受理救助申请窗口,“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市、区两级财政做资金支持,区慈善会设立的公益基金项目作补充,使保障救助及时且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民生保障更公平、更有人情味。所有申请救助的对象都需进入各部门联动的信息网,核对盲区逐渐缩小。各级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及个体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在全市率先推出工会工作服务清单,推进工会工作普惠化、项目化、精准化、社会化。仅2014年以来,临空港民政部门及区慈善会共实施各类救助2966人次,救助金额达486.86万元。

  扶贫先重教,将阻断贫困代际转移作为扶贫重点。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以来,经开区学生资助工作已实现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

  撰稿罗京蔡爽黄金张雷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